流水沉微

房贷是对普通人的欺负

首先需要谈一个我观察到的现象:普通人对超过自己日常生活的数字是没有概念的。比如一个居住在三线小县城的人,日常生活只是买菜做饭,最大额的收入是每个月三五千块钱的工资,最大的支出是网上几百上千块买件好衣服,那他能理解的数字的上限也就是他的工资。

比如他的工资是6000块,那么他能衡量买一个东西需要花他工资的几分之一,也能理解一个东西对他的工资而言微不足道,比如他一般不会计较一个几毛钱的东西,但是会纠结25块的外卖比19块的外卖贵了6块钱,会纠结没有折扣时候买衣服比折扣时买衣服贵了100多块,会去声讨钟薛高一根竟然敢卖30块,这些都是他基于实际生活经验而能充分理解的数字,他们对此有充分的理解。

但是一旦商品的价格超过了他的工资,不用超过太多,翻倍即可,那他就会开始出现理解困难。比如他家里的沙发坏了,准备去换一个新的沙发,走到家具城,有两个都不错的沙发,一个卖13000,一个卖11000,二者实际上价差达到了2000,但是在他的眼中可能价差没有2000那么大,他的纠结程度不一定比要不要等到双十一再买衣服的纠结程度上,因为13000和11000已经超出了他基于日常生活建立起来的数字概念,他并不能很好地感受着其中的差距,一个更大的数字他不那么敏感了,反而更可能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其他情感上的原因做选择,其中的理性程度甚至远不如买一件衣服或者点一顿外卖。

当商品的价格达到了他日常生活和工作根本不会触及的领域时,他基本就懵了,比如当前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对于一个月薪不超过一万、一年也攒不下来十万块的人来说,三百万和五百万的区别并不大,因为他不能理解和感受这个数字有多大,他其实也不能充分理解房贷25年和房贷30年之间的差距,因为时间跨度已经大到超出他理解能力的范围,我观察到一般人能理解的时间跨度在1-3年左右,再长就进入凭记忆吹牛逼的范围了,比如大部分结婚超过三年但是不超过十年的年轻朋友算不清自己到底结婚几年了。

于是你能观察到,很多人在买房的时候做过最大的努力仅仅是努力凑齐首付,仿佛只要努力凑齐30%甚至20%的首付,后面的70%或者80%就自然而然迎刃而解了一样,于是他们在凑首付的时候搞出许多骚操作,比如30%首付也是到处借钱凑齐,最终算下来自己付的首付可能只占总支出的10%。买完房就陷入到努力还亲戚朋友钱和银行按揭的境地,买完房的前几年过得甚是辛苦。不过辛苦就辛苦,他们怀着这样一个美好愿望:社会整体会如过去 20 年一样高速发展,这几年上的大额杠杆,会像过去一样,随着高速发展的社会被逐渐抹平,七八年之后就能还完贷款,无债一身轻。这的确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在这种美好的愿望的催化下,买房人甚至没有计算过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的区别,也没考虑过当前自己是按照5.25%还有额外加点最终是超过6%的利率在还贷,没有给自己未来20到30年留下一丝余地,就匆匆忙忙上车了。他们只担心过错过盛宴,但似乎忘记了吃饭是要付钱的。要知道中国加入 WTO 也不过刚刚 20 年,才富起来不到 20 年就觉得自己下半辈子肯定会从辉煌走向更辉煌,富裕的社会气氛是多么容易让人迷醉。

而在GDP在疫情的严厉管控下很有可能连 5% 的增速都保不住、中小房地产商破产倒闭、烂尾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的今日,这种美好愿望逐渐变成了海市蜃楼。

中国房地产市场这一旷世奇观终于要进入后半程了,就像游乐园里的过山车,经历了长长的爬坡之后,终于冲到了顶端,车上的乘客以前一直以为这车只会往上开,但是从今年起,恐怕会在俯冲的过程中体验到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人生,希望他们能在体验的过程中好好想想,几十上百万的贷款,对自己一生总收入来说,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所以我觉得房贷就是肉食者、银行和房地产商联手对普通人的欺负,欺负他们无法理解太大的数,造下全天下都要买房的大势,利用他们的贪婪和无知,诓骗他们背上沉重而漫长的房贷,拿走这群普通到略显傻逼的人一生所能积攒的全部财富,唯独给他们留下一个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旧房子。

那普通人就一点错也没有了吗,也是有的,无知和贪婪都是其罪,不过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13 Jul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