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沉微

攒钱过程中的思考

最近跟同学吃饭,因为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诸如“利好茅台!”、“收入增加全靠公司股票努力”之类阴阳怪气的话,所以被问到买基金的战绩如何以及该买什么基金来理财。我觉得对一个很有自我思考的同学,与其直接告诉他“你去买上证 50 指数基金”,不如说说我这两年读过的书和思考过的东西,然后他自己去得到自己的答案,对他来说更合适

目的

首先我并不认为我是在理财,我只是在攒钱。

在普罗大众的看法中理财似乎是需要比较多钱才能做的事,我至今还需要跟我爸开口要钱才能勉强度日,显然不是有很多钱的人,所以从他们理解的意义上,我这些操作都算不上理财,我也很有自知之明,我就是在攒钱。

攒钱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别人攒钱的目的,我也从来没有去问过,我只说我的目的:保持当前生活水平的财务自由。

首先是财务自由,纯靠投资收益可以覆盖日常开销,不需要跟老婆因为家里没钱买菜了而吵架,也不需要因为老婆买了一点化妆品而打她,最好还能有偶尔买一点自己想玩的游戏的钱,同时还能有时间玩,最后不用担心年纪大了被公司裁员。提取一下关键点就是:普通花销、时间自由、主动退休。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财务自由的标准是保持当前生活水平。当手头的钱多了之后人的欲望膨胀速度是很快的。刚毕业的时候每月月光,那时候只要能有钱在周末吃顿海底捞都挺开心的,后来每个月能攒一两千块钱,就想升级一下电脑配置,再后来能攒四五千块,就想出去每个月出去旅游一趟,如果放任欲望一直膨胀下去,就只会永远月光、永远一贫如洗,而且无论有多少钱都无法达到收支平衡。所以,我仅仅是想要一个控制住自己欲望下普通的生活水平的财务自由即可

以北京的年轻夫妇为例,租个小房子月租约 5000 块,每月花销 15000 块,那么每年总支出是 (1.5+0.5)*12=24 万元

这是纯现金日用支出,没有计算房贷、养娃、重疾、父母生病等情况

如果把钱放在余额宝获得收益,那么按照当前余额宝年化收益 2.4% 来计算,需要 24/2.4%=1000 万元,如果使用风险和年化收益稍微高一些的工具,所需本金大概如下:

品种 年化收益(%) 需要本金(万)
余额宝 2.4 1000
1 年期中国国债 2.96 810
10 年期中国国债 3.32 722
几乎不损失本金的投资 4 600
平淡无奇的上证 50 指数基金 8 300
运气不错的上证 50 指数基金 24 100

注意这里面有几个问题:

首先是投资有风险,哪怕买余额宝也是有损失风险的,国债也是可能违约的,当然这两者的可能性都极小。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在不损失本金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收益率大概是 4%,就是去年底最火的几款理财型保险所开出的价格(当然今年已经停售、涨价或者降低收益了)。4%再往上,每多一个点,你都要清晰得知道,自己投出去的钱所获得的收益,都是伴随着可能收不回本金的风险的。

其次是上证指数 50 指数基金,标的是上证 50 指数里的 50 支股票,他们虽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里某种程度上最好的 50 支股票,但是他们也会随着市场波动巨大,有的甚至会因为经营状况恶化而退市,导致你的损失。不过总的来说如果你持有时间超过 5 年,大概率是能获得平均 8%的年化收益的。

所以我的目标就是 8% 对应的本金: 300 万

攒 300 万银行存款不是终点,也不能高枕无忧。之前看到过一个数据说过去 30 年人民币实际购买力贬值速度达年化 15%,简单说就是 30 年前的万元户到现在什么都不是。300 万只是一个当前购买力下的数字,以后随着购买力贬值这个数字会不断升高。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现在开始攒钱,而且我们攒钱也不是存在银行,那抵御不了通货膨胀带来的购买力贬值,我们需要买一些资产,这些资产最好是损失本金的风险比较小,而且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增值,这样我们今天的 300 万就能自动跟着社会的进步而水涨船高,所以我的攒钱目标就是“大概当前购买力下的 300 万人民币”。

投资标的

开始购买资产,就算是在投资了。

我想要的投资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影响正常上班,上班才是普通人最稳定且最大的收益渠道,要先确保上班的工资收益,才能谈投资收益。环顾四周,我这千八百块还没有什么时间可以投入其中的投资渠道其实很少,细数一下有如下几种:房地产、证券(股票、基金、债券)、开线下店、开网店,一个一个来说。

现在往回看,房地产是 1990 年到 2017 年间最好的投资标的,用我妈的话讲叫“任何时候买都买晚了,任何时候买都可以”。房地产有多挣钱根本不需要我再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的交易流程较长,交易手续比较繁琐,最重要的是,交易价格和能否交易严重受货币政策和市政政策限制。这方面可以去问问燕郊的所谓刚需持有者和海淀区学区房持有者,他们应该有比较多的脏话要讲。

此外,我们的房地产价格已经走到了需要掏空 6 个钱包才能支撑的地步,一个资产的价格高到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购买力都无法继续推高它的时候,除了保持平稳这个最好的结果以外,就只有往下跌一条路了。就像一个钟摆,当它往左边摆到极限时,它当然要开始往右摆了,客观事实最讨厌的地方就是它不受爱国主义熏陶。

至少 5 年之内我不打算以投资、保值、升值为目的的房地产购买,无他,政策转向了,受大政方针影响的投资标的就一定要注意大政方针的变化。多说一句,我观察到现在很多自称刚需的买房者其实都是抱着“早买早挣钱、房价永远涨”的心态在买,要知道北京的楼市几乎已经横盘 3 年了,时代、政策、经济环境已经翻天了,要注意风险。

其次是开店,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当前互联网巨头们纷纷下场刨最后一把韭菜根的时代背景下,开线下店显然不是一个小个体户的优先选择,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普通打工仔也很难有时间精力在自己工作的情况下还兼顾一个实体店。网店也类似,看起来很美好,但是普通人业余随便开个网店也能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至少 5 年了。况且这点本金也做不了什么生意。

证券种类很多,股票、基金、债券等等,每个种类又有非常多小类,人类为了从别人口袋里掏钱出来而设计的金融工具的数量根本就不会有上限。

股票的话大概率只能投资 A 股,无他,政策限制。A 股里每次买卖最少一手,一手是 100 股,比如茅台现在的股价是 1700,那么一手就要 17 万,已经远远超过 90%股民的总资本了。那是不是可以去买一些股价便宜的股票呢?比如 10 块钱一股的,只需要 1000 块就可以买一手了。可以是可以,但是需要注意,自 2015 年股灾之后,A 股就开始了跟美股类似的变化,个人散户逐渐变少,投资机构开始变多而份额逐渐变大,导致的一个现象就是股价受机构抱团影响严重,行情不好的时候他们抱团缩在所谓的白马股蓝筹股中,行情好的时候他们喜欢的也是各种细分行业的龙头,而这些行业龙头的价格一般都不太便宜。最后的结果就是港股当前的状况:腾讯阿里这种大龙头该涨的一天都没有停过,一两块钱一股的“仙股”几年十几年过去还是一两块钱。

所以我要买的话尽量买行业龙头,既然打不过机构抱团,那不如趁早加入,他们吃肉我们喝汤就行。

另一个问题是我每个月能拿出来买股票的钱只有几千块,根本买不起一手行业龙头,所以退而求其次可以考虑买基金,基金是一个股票组合,不同的基金会有不同的组合。比如上面提到的指数基金——上证 50 指数基金,它跟踪上证 50 指数,以指数的权重和配比来配置自己购买的股票的数量;此外还有非指数基金,比如易方达信息产业混合基金,里面包含的主要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公司。我在买之前阅读了挺多关于基金的书和资料,比较推荐的是《解读基金》和券商开户过程中的各种须知和手册,了解基金购买和定投、了解基本规则之后再投入自己的真金白银也不迟,在证券市场里赚钱亏钱都不急这一天两天的。

基金购买已经相当方便了,支付宝、微信和券商的 App 里都可以买,所以也有基金定投的玩法,比如每周或者每月固定买个一定数量的基金,基金定投优缺点和收益情况在《解读基金》一书里有详细的介绍,我主要采用的方案就是基金定投,我做的事就是观察市场总体趋势、每两个月考虑是否微调定投方法、设置好定投之后就不看涨跌。

此外还有债券,跟股票类似,其实我也不太买得起,买得起的都是债券基金,我不太喜欢债券,原因是我总觉的债券是求不败,而股票是求胜,当然只是我个人的误解,可以不太在意。

总结一下,如果跟我一样是以工资作为主要收入来源,那么我推荐定投基金作为攒钱方式,我自己定投的基金主要是指数基金,我买过的有上证 50、沪深 300、中证 500 和纳斯达克 100QDII,其他的基金我也买过一些行业相关的,比如医药、信息产业、消费,具体到你想买什么,请自己去判断,那是你的钱,要用你的脑子把它花出去、承担你的风险并获取你的收益

习惯和心态

一开始就说了,我只是在攒钱,并不指望能赚多少钱,唯一的目的是跑赢余额宝、跑赢通货膨胀。所以我的操作习惯是预先算计好每个月要投入到基金的总额,然后算好每周每个基金能摊到的数字,在支付宝里设置好基金定投,就结束了。

对,这就结束了,因为是攒钱嘛。

我并不指望能从攒钱里获得超额收益,也坚信自己对我国产业龙头的长期持有(至少 3 年)不会给我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不信我国的医疗、消费、电子信息行业会在未来 3-5 年里全面衰退而且永远无法复苏),所以我投入到基金里的钱就那么放着好了,我也不依靠他们来还信用卡、花呗和白条,他们在这个意义上讲就是一个普通的银行定期存款,唯一的区别是我会每周往里面加点钱。

心态要平和,承认自己就是在做投资,做投资就是想挣钱、承认自己现阶段只能攒钱而不能做更大冒险(比如赌房价未来还会翻倍上涨),对每天的交易情况尽量忽略,但同时保持对市场整体趋势的把握和追踪,抓大放小,把握主要矛盾,暂时忽略次要矛盾。

新手特别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投个 3000、5000 都会每天盯着看好多遍,涨个几十块、跌个几百块都能心情起伏大半天,还动不动就想多加点钱或者赎回。没有必要,投了钱就忘了它,证券投资不是耕地也不是工厂计件干活,并不会多劳多得,更可能是做多错多。

智力博弈,讲求的是做对的事和把对的事一直做下去,而不是像个猴子一样上蹿下跳。

养成良好的攒钱习惯,坚持一两年就会发现自己有了一大笔钱,而且随着市场的进步,会有超出我们预期(2.4%-8%)的收益

可能有帮助的书

投资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的是你自己,学的也是你自己,用我校校训来说就是知行合一,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和新的工具,也要不断用这些理念去回顾自己的经历、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用更好的工作让自己财富增加得更稳健、更快

在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我读过一些跟投资理财和个人积累相关的书,推荐几本跟这个话题相关的

《小狗钱钱》:这是一本写给小学生的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先做到不会看不起金钱,后做到尊重金钱,最后是合理看待和使用金钱、不为金钱所困。我个人成长中的金钱教育是有缺陷的,所以我推荐有类似缺陷的人也读一读。书很薄内容也很简单,一个小时就读完了,但是之前就是没有人跟我讲过

《解读基金》:这种一个天文学博士在读书时闲得蛋疼写的,详细阐述了 A 股和美股中的基金的相关话题,介绍了基金、场内基金、场外基金、指数基金、基金购买、基金定投、基金收益等等话题,在我买基金之前读到这本的时候产生了“好的大师,我悟了!”的幻觉,然后开始定投基金,我觉得本书很棒

《财务自由之路》博多·舍费尔:“存钱——买基金——再存钱——再买基金——直到实现目标”,我的主要思想就来源于此,对新手来说是一剂很好的鸡汤,毕竟刚开始的攒钱的时候既没有账户余额上的数字跳动,也没有一年几十个点收益率刺激,只能靠鸡血撑过最初的积累期

《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我觉得李笑来很多思想是从博多·舍费尔或者其他谁那儿抄来的,因为相关的书读多了以后就觉得李笑来的东西都似曾相识,但是如果你没有办法像我一样年复一年读那么多书的话,李笑来的书还是值得一读的。此外,很多人觉得李笑来是骗子,怎么说呢?傻瓜都觉得告诉他们真相的人是在骗他们,而真正在骗傻瓜的人都会被傻瓜认为是在为他们好。韭菜就是这样收割的。

《韭菜的自我修养》《把时间当做朋友》:这两本书也是李笑来的,跟买基金关系不大,跟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关系很大。据我不完整的观察,我身边亏钱的股民大多是脑子不好使、听风就是雨、喜欢盲目瞎操作、心态也很不好的,总结起来就是交易心态和交易习惯不好。多读李笑来的这两本书,然后知行合一去实践,让自己做对的事并且坚持做对的事,才是长久成功之道。

如果读到这里仍然觉得太浅显,那么你可能是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可以开始读一些需要一点基础知识的书了,比如《聪明的投资者》、《漫步华尔街》、《穷查理宝典》、《原则》、《债务危机》、《奈飞文化手册》,他们不全是讲投资的,有的是讲做人、行事和判断的,但是我觉得这一切都会影响你的价值观和判断、进而完整得反映到你的买入和卖出之中

利益相关

在我看来攒钱是真正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有的那一点收获都靠运气获得,以上所有内容都只是我自己在读书和阅读各种资料之后的思考和实际行动,均不构成投资建议,上面提到过的股票、基金、债券的利益相关最多是我买过他们。

5 Dec 2020